网站首页 高劲松简介 中国红 传统山水 烙 画 个人影集 书画资讯 媒体关注 荣誉奖项 联系方式
  高劲松网站首页>>高劲松资讯
「艺术中国」—— 关于高劲松“中国红”系列
来源:画家高劲松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/1/11 点击次数:1949

虽然风格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,但是这种个人化的呈现背后,无疑还有着艺术家本身更为隐秘的考量。从油画专业毕业,到纤毫毕现的烙画,再到充满古典氛围的青绿山水,直到融古汇今的“中国红”,高劲松这一创作轨迹的变化并非仅仅源于人生场景的转换,也不仅仅是风格与主题的演变,而在于触摸生命的方式。


蜃楼之上

—关于高劲松“中国红”系列的一种描述


魏 斌/文
鲜艳、厚重而又宏阔的山河,充满生机的大漠风烟,巨大无匹的岩石,倾泻而下的水浪,还有刻画入微的瘦峭的骆驼,蓬勃,干净,却又有万古如斯的阒寂,灿烂与平淡,合于一处。那些连绵不绝如针脚般细密的树林,沿着山与水的边缘,旖旎开去,与山水的紧峭,形成松弛自然的对立,画面因而有了呼吸与对话的可能。最近几年,高劲松的作品似乎完成了某种微妙的位移,这种转换,与其说是技艺的精心编织,不如说是人到中年的画家,对既凡俗平常又充满生命力的未知存在的抵达。
当高劲松以一系列总名为“中国红”的山水画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,我们几乎被那大片的红色裹挟了,满目茫茫皆是汪洋的红色,而散落其中的一切,仿佛皆是可有可无细小的浮沤。壮美之余,我以为,高劲松的笔触依然是悠远而迷离的抒情气息,红的绚丽、明艳与缓慢、细致的表达,形成了高劲松极为明确的风格标记。红色既是写实的又是虚构的,那看上去华美而又寂静的诗境,于高劲松而言,是中年变法之后对画面主题的选择、人生经验的思考以及个人技艺的自我确认。

虽然风格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,但是这种个人化的呈现背后,无疑还有着艺术家本身更为隐秘的考量。从油画专业毕业,到纤毫毕现的烙画,再到充满古典氛围的青绿山水,直到融古汇今的“中国红”,高劲松这一创作轨迹的变化并非仅仅源于人生场景的转换,也不仅仅是风格与主题的演变,而在于触摸生命的方式。


我以为,对传统技法的不断吸收、现实的遭遇、想象力、记忆以及对时代的把握等等,构成了艺术家感受生命的不同层面;也正是它们伴随了一次次从宣纸上展开的精神之旅。在我看来,近年来高劲松作品的变化是人生焦距的一次重要调整(从对外转向对内),是观察力与想象力对现实的渗透。正如那种红得如梦似幻的颜色,如此醒目,它几乎笼罩了全部的画面,一切都是红色的,没有幽梦,没有犹疑,没有停顿。这是色彩的越界,轰轰烈烈地仿佛想要迈入命运的时空。红尘滚滚,山重水复,画家用心标记,但方舟唯骆驼而已。这是此地与他乡的迷局,红色就像桃花流水的召唤,就像前世层层叠堆的记忆,梦的源头与线索,依稀可辨,红色让我们看到了优雅的、雄心勃勃的、没有顾虑的生命。

但这一切,并非生命完整的真实,正如高劲松所用的红色乃由三种红色,以不同的比例调制而成,同一种红色落笔有轻重缓急浓淡疏密之分,在“中国红”作品里,这些红色以石、以花、以鸟、以骆驼,以层峦叠嶂或这或那的不同姿态呈现,我以为这是一种真实的变形。那些红色场景整体而言,或可视为某种具体而微的抽象,成为某种既丰富而又纯净的色彩背景,有时候大片的“红”与占次要位置的“黑”,互为映衬,它们和隐隐约约的鸟、树、云朵一样,突出了主体的生命观感。那种一种难以形容的生命况味,圆融、自在、悲欣交集。
可以说,高劲松开拓了水墨画中虚构的、诗意的、梦幻的语境,笔触的轻与重,恰似人生滋味的浓与淡,连绵的红色块,于热烈之中既暗含着远方的执念,又包含对当下的守望。大笔的勾画与渲染,壮阔辽远,而刻画入微的竟是那只略带抽象意味的骆驼,如果红色传达出的是内心古典的希冀,那么那匹乖张的骆驼,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道具,点缀于通往梦乡的迷途,而是隔着山一重水一重的红尘,去仔细分辨脚下的路,显得沉重而坚毅,与此相对,奋蹄而去的却可能是山、是水、是树。
    另一方面,高劲松笔下鲜红的山水,即便在小尺幅内,也蕴含着多重的空间,现实不同程度的投射和想象空间折射的灵光,点燃了那一蓬蓬浓烈的红色火焰。这在另一个不同侧面让我联想起日本的“枯山水”,同样都是层叠的山山水水,却予人畅达与繁复之感。譬如那匹行走在山脚的骆驼,运用了类似于电影中蒙太奇技巧,当它出现在红色的舞台上(犹如在巨大的红色聚光灯下显影),却摆出一种雄关漫道从头越的姿式,唤起我们心底的凝重与苍茫。
这种视觉经验的传达,显然有着更为丰富的指向空间。因此,那匹瘦峭的骆驼、细小的飞鸟、还有一丛丛的花与树等等,与巨大的红色,有着同等重要的分量,它们由此构成了动态与静态的双重视觉张力。这些局部的元素不仅在于展示画家对于细部的把控能力,在于经验与情感的位移,更在于物像留于人心灵深处虚实的微妙对比,在于物与场景、物与物之间,在人的心理逻辑上的玄妙平衡。同时,虚与实,具象和抽象,也指涉了人在生命旅途中的“色”与“空”。

我偏爱这些物我合一的作品,平静、自然与紧致、突出,它们巧妙地隐含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之中,在壮美中流淌出平淡的追念和诗性的感怀。这种追念与感怀,没有甜腻的怀旧,而是包含了对人与物在永恒的时空中位置的考察,也包含了对艺术想象力发起的正面冲击。一切的艺术创作,不只体现在简单的技术层面,而在于一种可贵的处理现实的能力。观看高劲松近年来的“中国红”系列作品,就像是站在蜃楼之上,作了一次穿越现实与艺术的想象之旅。我们在陌生之地相逢,却做了一个明快的梦中之梦。

打印本页 】 【关闭窗口
下一条:高劲松|《中华国粹·翰墨经典》当代著名书画家系列 上一条:中国美术人物志·2020当代艺术家——高劲松

版权所有:中国画家高劲松先生官方网站  联系人:高劲松  网址:www.gaojingsong.com  苏ICP备11022742号
网站首页 | 高劲松简介 | 烙画欣赏 | 国画欣赏 | 个人影集| 书画资讯 | 媒体关注 | 在线留言 | 联系我们
地址: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古田西路219号 咨询热线:15862885208   15298528966  技术支持:泰州广告网